同城空降软件_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_全国资源群茶

您的位置:首页 党的建设 理论学习 “三三制”创新农村党建新模式——以湖北省襄阳为例
“三三制”创新农村党建新模式——以湖北省襄阳为例
浏览:24850 来源:本站 作者:未知 时间:2011-11-10

近年来,襄阳市委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围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激发新农村建设主体活力、实现兴村富民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以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设置“三位一体”,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新农村建设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三联共建”为主要内容的“三三制”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并在全市推行,收到良好效果。

“三三制”模式的主要做法

建立“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统筹发挥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种共建资源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建立与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目标相适应、相促进、相配套的领导体制、治理结构和组织保障。党组织应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成员在村委会和经济组织中实行交叉任职,发挥领导作用。“三位一体”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三驾马车一人拉”,“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书记主任‘一肩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集中体现在目标上同向、结构上优化、制度上配套、功能上强化、资源上整合,共同构成新农村建设利益共同体。

实行“三会治事”运作程序。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统筹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激发其参加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活力,充分体现民主决策。其中,“村民(代表)会议定事”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重点。“村民(代表)会议”,是本村最高权力机构,对关系全村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进行议决,让村民真正当家作主。在“三三制”下,要把党、政、经等组织成员整合进村民代表会议中,以提高村民会议的行政水平,保证“三位一体”的权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实行村级重大事务党组织会议议事、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工作机制。

形成“三联共建”工作格局。在党组织领导下,统筹城乡、产业、社会各种要素资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保障,农业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干群联动,重点是联产业。发动城市机关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与农民一道,通过科技聚合要素资源,形成本地产业发展品牌,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兴村富民目标;工农联建,重点是联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工业资源和农业资源有效对接起来,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工农业互利共赢;城乡联创,重点是联资源。在政策资源配置上向农村倾斜,在公共产品服务上实行城乡均等,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机关在城乡联创中,要着重围绕农村的优势资源,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扶持重点产业项目,带动村级经济发展,提高联创效果。

“三三制”模式的明显效果

农村基层组织架构精简高效,行政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有效实行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融为一体,主要负责人实行“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三套机构一套班子,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这种组织架构精简高效,符合基层工作实际,突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消除了各自为政、推诿拆台等现象,提高了决策和执行效率;同时,精简了干部职数,大大减少了办公经费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

农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295个,占全市村级组织的比重 55.2%。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增强了村级组织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有了保障,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增强。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巩固。通过实施“三会治事”,健全基层民主运行机制,充分尊重农村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党员、群众参与决策、监督的合法权益,从而拓宽了村党组织与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及时化解了农村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2010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召开三会治事会议 2.3万余次,研究决定村级重大事项8326件,被否决的事项357件。

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群众增收致富步伐进一步加快。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发展热情,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2010年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协会425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快速提高,村容村貌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现代企业不是慈善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城市机关必须找准共建的契合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农村作规划、搭鹊桥、找亲家。开展互联共建,找准了工农业、城市和乡村通过市场的办法,实现资源对接,达到互利共赢的有效路径,为农业产业化的拓展指明了方向。

推行三位一体的地方,党组织和其他组织由弱到强、由虚到实;实行三会治事的地方,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开展三联共建的地方,资源融合,经济发展。

“三三制”模式带来的有益启示

“三三制”揭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把党组织和各类基层组织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出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关系淡化的倾向,新一代青年农民,不知道本村的书记、主任等干部是谁,集体经济出现了空壳、瘪壳,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失去应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直接影响到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三三制”从解决新农村建设领导力量出发,实行“三位一体”,把党组织和各种基层组织推到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民生事业,使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上找准定位,发挥力量,聚合群众,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三制”揭示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让农民真正当家作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激发他们的智慧与活力、积极性与创造性,新农村建设才能扎实推进。“三三制”从解决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出发,实行“三会治事”,让关系农村发展、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由老百姓说了算,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农民与干部、农民与农民有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各种矛盾得到化解,社会和谐稳定。“三会治事”找到了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基层长治久安的有效路径,受到基层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三三制”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城乡一体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依托城乡一体化,逐步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工农业生产剪刀差。“三三制”从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出发,开展“三联共建”,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方针,整合产业要素资源,整合城乡资源,整合市场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建设新农村,实现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三制”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现成路径。

?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11-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