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命题和任务,是提高治党治国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履行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建的重大战略举措。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从战略高度把握四个向度。
以规律化为核心
党的建设科学化,本质上是要求党的活动符合政党活动的规律。规律化是党建科学化的核心。这里的规律既包括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殊规律,也包括作为一般政党的普遍规律。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作为政党而存在的,具有一般政党的属性,以取得政权为目标,具有利益表达、利益整合、政治录用、动员和社会化等功能,必须以一定的结构和方式组织起来。因此,如果忽视政党的一般规律,过于强调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无从谈起,就容易把我们的经验神圣化,难以有改革创新精神,难以借鉴其他政党的宝贵经验。西方政党的发生、发展,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党的建设方面有一些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同样,如果只强调一般性,忽视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执政党的特殊性,盲目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也难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发展道路,甚至可能给中国带来混乱。
简言之,认识和运用党的建设的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我们要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以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前提下,既立足本国又持有全球化视野,积极吸取国外政党有益经验,建设和完善中国共产党。
以现代化为取向
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根据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调整自己的结构、功能、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这一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党建的现代化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对党凝聚各阶层共识,整合、协调各方利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表明我们党在整体上基本适应了国情变化的要求。但是,在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一些具体方面,仍存在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的地方。譬如,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挤占了党的传统空间,甚至在一些领域替代了政党功能,对人民群众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党既不能简单地把公民社会视为消极的异己力量而试图严格控制、阻止,也不能无视公民社会的发展而放任自流,而必须改变“全能党”的思维,改变过去那种行政指令式管理模式,树立新的公共事务管理理念,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行政主导转向法治主导,努力使党内外力量合作互补、良性互动,进而切实推进党的群众工作。
此外,互联网在当前无可争议的发展态势,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重要的发源地,越来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一些社会事件的发展方向。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人民群众了解政治、表达诉求、行使权利变得更加便捷,民主渠道显著拓宽,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这也要求党的建设开拓新思路,调整治理策略和治理方式。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一文中明确指出的:“现在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党的建设提出挑战,也带来机遇。全会(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办好党建网站、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等,目的就是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能力。”
抓住制度化这一关键环节
制度的属性是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仅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把对党建的规律性认识外化为可操作的、系统的制度,才能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党依法治国的理念,才能切实推进党内民主,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问题,党内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问题。一是激励不足,没有建立健全完备的激励制度;二是监督不够,制度落实难,并且存在下面一些问题:实体性制度多、程序性制度不足,重制度制定、轻制度执行,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等;三是制度执行还存在成本大、代价高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制度,不是竭力维护,而是千方百计逃避,寻找制度的漏洞,钻制度的空子。诚然,制度的完备是相对的,任何制度总会有或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多或少的漏洞。但这并不足以成为阻碍制度建设的正当理由,相反,我们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不把主要力量用在制度的制定上,而把功夫用在制度的落实上。制度只有落实了,才可能有效。否则,再多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多纸空文。毋庸讳言,与革命时期、建国初期相比,我们当前的制度不能不说十分庞大,但贪污腐败却未见减少。这从反面提醒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尤其是制度落实。
提高制度遵循、执行的效果,不仅要注重制度的系统性、操作性,更要倡导一种有利于制度遵循、执行的文化氛围。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汲取新加坡、香港的经验,从小处着手。只有小病就得到及时、有效诊治,才可能防微杜渐,才可能避免积小病成大病,才能形成有利于制度遵循、执行的文化氛围,减少制度执行的成本和代价,使制度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真正体现制度的强制性特点。
总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归宿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是为了科学而科学,而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追求和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检验党的建设是否真正符合科学化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锋队。党章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它必须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今年是苏联共产党亡党和苏联解体20周年。我们要吸取苏共的惨痛教训,警惕党成为特殊的利益集团,警惕党成为脱离人民、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孤家寡人”。相反,只有切实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而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才能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开创更加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综上所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规律化为核心,以现代化为取向,以制度化为着力点,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