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3日下午,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了“2013年青海发展形势研讨暨2014年青海蓝皮书编前会”。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青海蓝皮书》主编赵宗福,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青海蓝皮书》编委会副主任淡小宁、孙发平、苏海红参加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尚玉龙、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储祥好、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自沿、省委党校教育长马洪波、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康玲、省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省工程咨询中心主任张贺全、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主任田俊量、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院长张宏岩等作为《青海蓝皮书》特聘专家受邀出席会议,2013年《青海蓝皮书》分篇主编马勇进、鄂崇荣、鲁顺元、杜青华,院属各研究所及部门(处室)负责人、副高以上科研人员、2013年《青海蓝皮书》作者代表以及2014年《青海蓝皮书》新参选单位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青海蓝皮书》副主编孙发平主持。
会上,各分篇主编分别对经济篇、社会篇、专题篇和区域篇的主要观点等进行了重点汇报。与会作者代表就个人写作体会、观点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特聘专家围绕如何更好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提升《青海蓝皮书》编撰质量,扩大其服务现实功能和提升学术影响力等问题,提出了可堪参考的具体建议。大会还对评选出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分析》(作者:省统计局,易丰、钟秋霞)、《青海建设青藏高原金融繁荣区的运行分析及思考》(作者: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郑锋、韩涌泉、龚剑锋)、《分税制改革以来青海地税收入运行形势分析》(作者:省地税局,杨菱芳、杨素珍、张之发)、《青海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形势与建议》(作者:省卫生厅,李增浩、杨智勇)、《青海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作者:省社科院,马进虎、毕艳君)、《青海省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研究报告》(作者:省民宗委,完玛冷智、史弘展、马秀兰)等6篇优秀篇目及作者进行了表彰。
会上,《青海蓝皮书》副主编苏海红对2013年《青海蓝皮书》编撰工作作了通报,强调了2014年《青海蓝皮书》内容研创及相关要求,并指出,2012年《青海蓝皮书》在我院院党组特别是赵宗福院长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首次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并纳入全国皮书出版系列,撰写内容由传统模式变革为发展运行情况之上的学术思考的专题研究。2013年《青海蓝皮书》严格遵循编撰程序,经过半年多的辛勤付出,已于今年2月出版,全书36.5万字,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总报告,全省12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编撰完成了经济、社会、区域和特色等4个篇目27篇文章。全书既总结和回顾了我省2012年的发展形势,也对2013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面向新形势,按照赵宗福院长对《青海蓝皮书》的目标定位提出的新要求,2014年《青海蓝皮书》主要相关工作安排如下:一是深化对皮书的认识,不断加强研创队伍建设,精心策划选题,进一步做好编撰工作。要不断加强皮书在科学预测、形势分析和服务现实方面的重要优势,使《青海蓝皮书》成为让国内外社会各界快速便捷地了解青海的最佳窗口。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编撰队伍作用,聘请特邀专家,整合资源,聚集力量,不断加强研创队伍建设。要精心策划选题,撰写要有理有据,坚持“围绕省情,动态反映省情”的原则,既要分析研究当下发展战略,又要体现发展趋势;既要把握宏观和全局,又要突出重点和特色;既要把握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亮点、热点和聚焦点,又要全面反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二是规范写作,控制篇幅,确保《青海蓝皮书》的时效性。严格执行蓝皮书编写规范和编写流程,注意摘要、关键词、作者基本信息、注释及参考文献等符合要求。语言文字要做到规范精炼,防止出现白话、官话、套话。逻辑关系要交待清楚、层层推进。每篇文章控制在8000字内,以6000—8000字为宜。计划争取在2014年1月出版,出版前50天交定稿,文章所用数据为1-9月统计数据,10月上旬为截稿时间段。
编前会结束时,《青海蓝皮书》主编赵宗福作了重要讲话,指出本次会议既是我院针对2013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开展的学术研讨活动,也是2014年《青海蓝皮书》编撰工作启动大会。赵宗福院长向与会的专家学者简要介绍了我院近年来在全力打造学术交流平台,为新青海建设提供智力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强调《青海蓝皮书》历经多年的出版发行,在研创团队长期不懈的努力下,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不仅成为我院的一个智库品牌,也成为当前社会科学在应用对策方面的一种研究方式。《青海蓝皮书》汇聚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权威部门的看法和观点,以及专家学者对青海现实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与分析,较好体现了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智力服务,为公共政策选择提供理性参照,为大众提供资讯参考等多重功能。特别是全新改版升级以来,由于成果质量过硬、研创出版科学规范,已经纳入了全国皮书系列,今年3月又首次被采用为全国两会的会议材料。这些都标志着《青海蓝皮书》已经取得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青海蓝皮书》“在智库产品规范创新方面向国际化接轨”的发展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要通过全球和全国的宏观视角,深刻研究剖析青海,多维度地在原创性、前沿性、实证性、权威性、连续性、时效性等“六个特性”方面实现质量提升。既要严格按照皮书各项标准和规范进行编撰,坚决杜绝重复和抄袭,又要坚持内容的原创性和学术思考性;既要进一步提高整体编撰队伍水平,不断提高作者学术修养,坚守学术伦理,又要创新组稿方式,开辟“招标式”组稿模式,打造区域、行业精品成果,注重原创性和前瞻性;既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同时,严把稿件准入关,对于质量达不到出版要求的稿件,坚决不予采用,又要将有思想创新点、见解独到、逻辑缜密的稿件,向主流新闻媒体进行重点推介和宣传。最后,赵宗福院长强调《青海蓝皮书》不仅是一项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加强联系,通过这个平台把青海哲学社会科学界乃至青海学界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平台中,共同将《青海蓝皮书》做得更好、更权威,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供稿;办公室?(文/李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