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学者,女生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来自国内外的学者的朋友们汇聚在高原古城西 宁,共同召开人文视野下的高原生态国际学术研讨会。我 谨代表青海省委宣传部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为会议顺利召开付出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衷心 的感谢!
青海省具有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青海因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它在藏语中被称为错温波,在蒙古语中被称为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湖。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著名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6%、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6%都来自我们三江源地区,我们是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世界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地、物种基因库和生态安全屏障。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青海三江源地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维护“中华水塔”、“江河源头”乃至东南亚地区“生命之源”的安全。青海地处“三江源头”,生态地位至关重要,在全省72万平方公里中,近40多万平方公里是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而且关系到我们人类共同的未来。为此,青海全力保护自然环境,抓好节能减排,努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和循环经济,着力打造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建设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青海省古为戎地,汉为羌地,昆仑文化影响深远,人文传统底蕴深厚。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西进湟水,修建西平亭,乃西宁建制之始。北宋崇宁三年,改为西宁州,“西宁”之称见诸史册。元朝以降,青海全境咸归中央,由宣政院统辖。清代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之始。大量的历史遗迹证明,青海是昆仑神话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昆仑神话是中国两大古典神话系统之一,西王母作为昆仑神系的中心,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图腾,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喜马拉雅山是我国的自然高峰,那么昆仑神话则是中华民族堪与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埃及神话和古印度神话比肩的文化高峰!青海还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汇。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兄弟团结奋斗,谱写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培育出深厚的人文精神,我们青海人的性格雄浑壮美、兼容并包!青海是一个只要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欢迎大家感受大美青海!
从人文视角,探讨高原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
第一,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高原生态保护的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学术界要深入研究高原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律,探索在青海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之路。长期以来,GDP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但是,伴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GDP指标已被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等证明具有明显的不科学性,这一点在青海省显得尤为突出。
首先,GDP指标不能反映自然资源消耗,加剧资源危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青海省工业对GDP的贡献更多的依赖于资源的投入,如果我们还不考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消费量的上升速度将会更快,能源和交通将会成为制约青海工业发展的瓶颈。其次,GDP指标不能反映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激发生态危机。GDP指标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排除在核算框架之外,环境污染破坏高原生态,高额的治理成本吞噬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再次,GDP指标不能反映人民的幸福指数,增加社会管理的难度。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的绊脚石,是激发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之一。实现科学发展,保护高原生态,当务之急就是打破GDP崇拜,实现发展观念的更新,这需要文、史、哲、政、经、法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共同探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提供对策建议,为高原生态保护当好思想库和智囊团。目前,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探索以碳汇林业为代表的碳汇经济,尝试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为青海高原生态的保护打开了新的发展思路。
第二,必须在发掘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加强高原生态文明的研究。“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历代先哲们究“天人之际”,求“天人合一”。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刘禹锡认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 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人合一”实际上是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在尊重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生产和建设活动,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关系。纵观人类各大文明的兴替,为什么大河流域的古国有古无今,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都先后衰落?
为什么惟我中华,亘古亘今,光辉灿烂五千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华文明讲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当对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雪域高原的先民们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今天,青海要建设的高原文明,不是原始文明,不是农业文明,也不是工业文明,而是生态文明。衡量高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指标,不是渔猎社会崇尚的收获的丰硕,不是农耕社会热捧的土地的肥沃,不是工业社会强调的商品的丰富,而是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探索高原生态保护之道。放眼世界,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资源开发已经超越了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早已不再是一国的责任,而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碳排放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必将对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被称为“全球气候形成启动器”,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窗口。高原生态研究是一个跨学科、跨地区的新兴领域,不是哪一名学者能独立承担的,不是哪一个学科能独立完成的,不是哪一个国家能独立负责的,只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才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世界屋脊。
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青海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青海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真诚地希望,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来自海外的朋友们感受青海的大气之美、磅礴之美、雄奇之美,关心青海,宣传青海,支持青海!
?
谢谢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