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空降软件_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_全国资源群茶

您的位置:首页 党的建设 理论学习 施秀莉 张士海: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论纲
施秀莉 张士海: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论纲
浏览:26144 来源:本站 作者:未知 时间:2015-04-21

在政党政治进程中,作为政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密切联系群众对于政党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历来高度重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有力地夯实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理论界掀起了研究党群关系问题的一个新高潮。梳理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发现:学者们对于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历史进程、现实挑战、对策建议方面给予了充分关注,而探讨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问题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鉴于时下存在的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标语化和口号化的倾向,[1]分析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源,阐明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着力点,对于目前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也就彰显出来了。有鉴于此,本文从系统论视角出发,试就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根据和首要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问题,首先要从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内驱力,即政党性质、政党宗旨、政党纲领方面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联系群众”。

政党性质与中国共产党“要联系群众”。任何政党都代表着一定阶级、阶层的意志和利益,都有一个政党性质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共产党人最近的目的……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3]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无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代表,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无产阶级。正是基于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基于对自己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正确分析,无产阶级政党历来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列宁明确强调,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并且真正引导人民群众前进时,无产阶级政党才能真正体现其性质并且顺利完成其任务。“我们需要的是新型的党,另一种性质的党。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的联系的党,善于领导这些群众的党”。[4]我们说,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密切联系群众既是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根本要求,还是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主要体现。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强调自身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还“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5]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性质,站稳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获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认同与支持,因此说,在探讨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问题时,必须深入考量政党性质与中国共产党“要联系群众”之间的内在逻辑。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为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真正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无产阶级,真正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性质与人民群众政治立场的根本一致性,?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而提高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自觉性。

政党宗旨与中国共产党“要联系群众”。为谁谋利,这始终是政党的一个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的利益主体。从诞生之日起,无产阶级政党就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之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列宁在领导苏俄革命、建设的探索实践中,明确指出:“为了为群众服务和代表他们正确地意识到的利益,先进队伍即组织必须……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代表他们的利益”。[7]我们说,密切联系群众既是践行无产阶级政党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践行无产阶级政党宗旨的重要体现,还是践行无产阶级政党宗旨的路径依赖。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8]为此,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在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上下功夫、在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真正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说,在探讨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问题时,必须充分考量政党宗旨与中国共产党“要联系群众”之间的内在逻辑。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为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宗旨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真正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真正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安身立命之本,真正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是践行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必然要求,从而提高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自觉性。

政党纲领与中国共产党“要联系群众”。任何政党都要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都有一个政党纲领问题。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其党纲《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最近任务和最终目标,成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党纲的基本依据。无论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主义最高纲领,?还是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不同时期最低纲领,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扩大”。[9]列宁在领导苏俄革命、建设的探索实践中,明确强调:“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10]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密切联系群众既是实现纲领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纲领的根本保障。离开人民群众,无法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最低纲领,就更不用说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了。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我们的一切纲领与政策,不论是怎样正确,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直接的拥护和坚持到底的斗争,都是无法实现的……不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我们将一事无成”。[11]为此,在制订、贯彻和执行各个历史时期的最低纲领时,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最高纲领迈进。

因此说,在探讨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动力问题时,必须充分考量政党纲领与中国共产党“要联系群众”之间的内在逻辑。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为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引导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真正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实现其纲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从而提高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自觉性。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和第二位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问题,?除了从政党自身内驱力分析外,还要考量党外的外促力,即:联系群众而兴脱离群众而衰的经验教训、夯实政党自身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现实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愿景。探讨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外促力的目的在于,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联系群众”。

联系群众而兴脱离群众而衰的经验教训与中国共产党“必须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人。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2]这就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主体地位,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进程中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根源。列宁在领导苏俄革命、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历来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从而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与支持,?推动了苏俄社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导致苏共亡党亡国悲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苏共背离了人民群众,从而丧失了执政合法性基础。“历史事实说明,不少剥削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在执政以后……结果形成了一个欺压人民、侵害人民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团。正因为这样,他们终究要受到人民群众的反对”。[13]我们说,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人民群众是执政党最大的政治危险。这是总结无产阶级政党兴衰成败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探索实践中,明确指出:“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14]经验表明,密切联系群众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兴党之道,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否定旧政权、建设新国家的秘密所在。因此说,在探讨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动力问题时,必须充分考量“联系群众而兴脱离群众而衰的经验教训”与中国共产党“必须联系群众”之间的影响机理。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作为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站在事关全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重视汲取古今中外联系群众而兴、脱离群众而衰的历史经验教训,切实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离开了人民……就会被历史所淘汰。”[15

夯实政党自身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现实需求与中国共产党“必须联系群众”。任何政党要想夺取政权和稳固执政地位,都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都必须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都必须赢得人民群众广泛的认同与支持。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6]中国共产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这不仅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还是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现实要求。目前,世界与中国正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广泛、深刻的变化与变革。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正在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与冲击。从国际环境来看,原因在于: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的强大压力。从国内环境来看,原因在于:经济市场化、社会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等新的境遇带来的强烈冲击。从主观方面来看,原因在于:部分党员干部身体力行有效性不足而造成的认同与信任危机。按照具有战略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契合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诉求,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这对于赢得人民群众认同与支持,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17]这就深刻阐明了密切联系群众对于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根本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价值意义。因此,在探讨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问题时,必须充分考量“夯实政党自身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现实需求”与中国共产党“必须联系群众”之间的影响机理。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真正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时代条件、历史方位都发生巨大变化背景下面临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夯实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现实需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愿景与中国共产党“必须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不仅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不仅是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现实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未来愿景的根本保障。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不是某一阶层的梦,而是全民族的梦。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和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是实现中国梦的雄厚基础;?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的幸福愿望是实现中国梦的最终目标。[18]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19]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历来高度重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凝聚中国力量、汇聚追梦合力,推进中国梦实现历史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伟大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开始展现出了光明的前景。中国人在追梦的道路上已经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曙光。[20]因此,在探讨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问题时,必须充分考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夙愿”与中国共产党“必须联系群众”之间的影响机理。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广泛团结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是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应以新的政治自觉,切实增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对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能力问题,从战略高度加以准确定位,从理论层面加以科学阐述,从实践方面加以有效推进,?以不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未来愿景的早日实现。

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动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正是政党内驱力与外促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汇成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强大合力。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是血肉关系、是鱼水关系、是舟水关系、是种子与土地关系、是仆主关系。一方面要体现党对于群众的坚强领导;另一方面要落实党服务群众的根本目标,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辩证逻辑。建设“服务型”政党,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纲领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体现,又是历史、现实、未来语境下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殷切期望和共同期许,因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内驱力与外促力共同的价值指向与目标追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历来强调:要增强服务意识,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毛泽东看来,“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2]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23]江泽民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4]胡锦涛强调:“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25]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党,这对于彰显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纲领,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从内驱力与外促力两个方面密切党群关系,进而赢得夺取政权和执政合法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在彰显政党性质宗旨纲领、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方面上,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探索实践中,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同时也必须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严重冲击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增强服务意识,建成“服务型”执政党,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与紧迫。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身角色的准确定位,真正契合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明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从内驱力与外促力两个方面密切党群关系的政治自觉。习近平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26]只有增强服务意识、建成“服务型”执政党,才能彰显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纲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获得人民群众认同与支持;才能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因此说,努力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真正建成“服务型”执政党,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内驱力与外促力共同的价值指向与目标追求,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历史进程得出的宝贵经验与基本结论,更是目前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时代要求与努力方向。

?

文章来源:《理论与改革》201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