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科研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央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论坛成功召开。
国家民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仕民,国家民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改户,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中央统战部二局一级巡视员路晓峰,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司长马国华,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田联刚,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副司长温军,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副司长王宏晓等以及地方政府代表、五所委属高校党委书记和兄弟院校的领导、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应邀出席。
张京泽在致辞中指出,八十年前,延安民族学院成立,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民族高等教育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中央民族大学七十年来的办学实践表明,民族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中央统战部二局一级巡视员路晓峰指出,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上,党中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民族院校的办学治校提供了新命题,赋予了新使命。中央民族大学是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学术重镇,民族领域政策创新的重要基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方面,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司长马国华在致辞中希望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为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作出新贡献。希望基地聚焦“国之大者”,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办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期刊,积极推动构建完整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新贡献。
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主持。
论坛分四个板块:历史、过程与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郝时远、王子今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演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展开深入探讨;田连刚、温军、王宏晓分别从政策层面对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责任及路径、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积极作用、理解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意义的几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地方政府代表阐述了宁夏、青海、云南、额尔古纳等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五所委属院校党委书记介绍了各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民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全国人大民委原副主任委员吴仕民即席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司马迁民族意识的积极意义。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刘正寅:交融凝聚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考察。
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田联刚: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责任与路径思考。
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副司长温军:如何发挥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作用。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副司长王宏晓: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必须把握的几个维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自治区民委党组书记陆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宁夏经验。
青海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索端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海经验。
云南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熊国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经验。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委书记文进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额尔古纳经验。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边境:中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杨敏:西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
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邓光玉: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
北方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刀波:北方民族大学创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探索。
大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铸: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动新时代民族院校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人类学与民族学之夏 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