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空降软件_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_全国资源群茶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视点 杨发庭:科学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内涵
杨发庭:科学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内涵
浏览:22608 来源:本站 作者:未知 时间:2020-08-13

?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余村首次创造性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时隔十五年,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余村,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深深感到,这一重要思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因此,我们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深入掌握这一指导我们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充分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亿万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讲索取又讲投入,既讲发展又讲保护,既讲利用又讲修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可持续、更具活力。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推进生态惠民的有力抓手。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比如,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突出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人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因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系统把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人与自然是主客体关系。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志性体现。“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智慧。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认为,人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强调生态融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统筹发展中。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法论。

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只有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能从自然界里获得更大的自由。“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自然规律,会促进人类自身发展。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应充分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自然的再生产是社会的再生产的物质前提,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自然生产力,认为生产力概念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总和,应尊重自然界的地位与价值。没有自然生产力,社会生产活动就无法进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各项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要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聚焦重点难点,强化责任担当,抓住生态责任清单这个“牛鼻子”,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加大环境保护督察力度,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和生态问责制度。坚持统筹生产需要、生活需要和生态需要,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是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执政党使命所在。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决向污染宣战,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效取信于民,以群众的真实感受作为检验标准,共同营造一个清洁美丽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把握时代脉搏、主动适应变化的战略选择。绿色发展就是既要发展,又要绿色,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发展。绿色发展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推动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也离不开绿色制度的保障。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兴产业,运用政策激励制度、现代市场制度、社会参与制度、文化提升制度和法律保障制度等绿色制度,实现绿色技术与绿色制度的互动,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08-13 09:33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