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空降软件_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_全国资源群茶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视点 邓智团:践行城市发展新逻辑,全方位接轨中心城市探新路
邓智团:践行城市发展新逻辑,全方位接轨中心城市探新路
浏览:2226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22-06-16

?城市发展有客观规律,有自身逻辑,并因阶段因环境而异。2015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城市工作,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新背景,要求城市加速转变发展方式,顺应城市发展新逻辑,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地处我国经济最活跃、要素流动最便利的长三角城市群,新设立的杭州临平区位条件优越,作为杭州融入长三角、接轨上海的东北门户,正践行城市发展新逻辑,努力突破传统发展思维,全方位接轨中心城市,在深度一体化中探索一条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积累经验。

?正在浮现的城市发展新逻辑

面临新的政策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当下城市发展要充分发掘自身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努力走出一条新逻辑下因地制宜的发展新路。

?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城市发展需遵循的政策逻辑。当前,我国已处于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城市发展的政策环境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的政策逻辑意味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战场”,新型城市建设成为城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城市加速转变城市发展范式,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扭转以为“两头在外”的传统发展路径,国内市场和向内开放成为城市发展的新选择,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城市发展不再追求高速度,将以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为抓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不断满足市民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人口、土地、生态和安全的底线约束,是新时代城市发展需顺应的实践逻辑。当前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在区域一体化中推动城市整体发展,这是客观经济规律。我国新型城镇化也进入从速度向质量转变的关键阶段,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的外延扩张式城市发展一去不返,人口、土地、生态和安全的发展约束推动城市进入以城市品质提升为主的内涵发展新阶段。新的实践逻辑意味着,以往城市发展过程中“重产业、轻城市”的“开发区”模式和“重 城市、轻产业”的“卧城”模式,都不能适应新时代城市的实践要求,城市发展也从“单体作战”转向“集团作战”,需要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走“人城境业”协同发展之路,探索“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新路。

城市即人”、“创新驱动”与“城兴人,人兴业”,是新时代城市发展需把握的理论逻辑。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在城市。从千城一面的工业逻辑回归满足人生活需要的人本逻辑,正是城市追求更高发展境界的价值回归。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于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倍勘妊歉又苯樱俺鞘屑慈恕?。著名城市学者简·雅各布斯则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回归到对人的关心和城市生活的关注。以“人性化的城市”研究著称的扬·盖尔则直言不讳地指出,对城市中人的关心是成功获得充满活力、安全的、可持续的健康城市的关键。而作为经济学研究的经典议题,先有人口迁移还是先有就业岗位,虽被视作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解之谜,创新驱动发展时期的答案却正在浮现。综合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发展四阶段理论、爱德华·格莱泽的消费城市理论、佛罗里达的创意阶层理论以及特里·克拉克的场景理论,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经济发展会从最早要素驱动转到投资驱动再到创新驱动阶段,城市从注重生产转变为生产、消费并重,知识员工成为就业的中坚力量,场景也越来越重要,品质场所成为集聚知识员工的关键??梢运担鸵蹈谖缓腿丝谇ㄒ葡喔ㄏ喑?,互为因果,只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底层逻辑置入新的前提,那就是品质场所和品质城市。新的理论逻辑也意味着,城市发展本质是要满足人的需要,通过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集聚高素质人才,从而集聚优质企业,最终实现城市的持续繁荣。

?因此,不管中心城市还是外围城市,都需要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遵循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落实人口、土地、生态和安全的发展底线要求,更好地服务市民多元化需要,特别是对外围城市而言还需要全方位接轨中心城市,在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中获得城市发展持续动力。

努力突破城市发展传统路径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发展新逻辑也逐步清晰,由于我国区域差异大,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自然成为我国城市转变发展方式、顺应城市发展新逻辑的探路者。作为杭州的东北门户,新设立的杭州临平2020年人口近120万,相比2010年人口增长近1倍,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74.8%,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新城区。当前,临平充分发挥地处G60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交汇点的区位优势,践行城市发展新逻辑,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高举杭州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第一桥头堡的大旗,积极打造“融沪桥头堡、未来智造城、品质新城区”,努力突破城市发展传统路径。

?发挥区位优势,聚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杭州接轨大上海的第一桥头堡。中心城市是区域整体发展的核心动力源,邻近和接轨中心城市是中心城市外围城市获得要素和功能外溢的先天优势。临平区位条件优越,是杭州东北的门户,距离杭州站约20公里,到上海虹桥站高铁50分钟,处于G60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交汇点。设立新区以来,临平充分挖掘区位优势,聚力打造杭州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第一桥头堡。如临平新城积极谋划“1+3+N”创新产业布局,打造一批沪杭产业合作园,提升接轨上海的空间承载力,并依托虹桥会展中心资源,联合上海浦东软件园建设虹桥飞地,积极探索飞地招商。临平还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在上海松江建设G60浙江(临平)科创基地,将传统“飞地”合作模式拓展运用到人才、科技、资金、扶持政策等多个层面。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临平更是聚力发挥区位优势和门户枢纽功能,代表杭州第一方阵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以交通先行为重要基础,以产业共兴为核心关键,以科技创新联动为有效支撑,努力成为长三角金南翼对外开放门户、撬动沪杭深化合作的战略节点。

?夯实制造基础,全力吸引和集聚创新主体,奋力打造新兴产业新高地。作为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新四化”首要任务工业化的关键支撑,制造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临平最具特色的基础条件就是制造业高度发达。作为杭州制造重镇,临平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和大运河科创城三大产业平台,拥有艺尚省级特色小镇,算力小镇也正式启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临平新城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助力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打造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示范区?!笆奈濉逼诩?,临平更是明确以构建创新综合生态为前提,以吸引人才为首要任务,以数字时尚、数字贸易、数字科技三大产业为重点,以未来产业为关键点,大力培育以数字经济为主的经济新动能,加快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打造品质城区。这里的品质侧重泛城市环境品质,是人口和产业集聚的空间基础,不仅包括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城市硬环境,还包括历史人文和企业营商环境等城市软环境,已经成为“城兴人”路径中集聚人口与产业的关键前提。临平地处杭嘉湖平原,京杭大运河环绕,自然环境优美,2022年入选“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而且自古以来,临平就是江南水乡、富庶之地,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2000多年的“运河文化”和1000多年的“梅花文化、金石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交相辉映,人文品牌愈发响亮。公共文体服务加速完善,拥有“杭州文化艺术地标”临平大剧院、600亩东湖公园、国际秀场等一批标杆配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加速建设。近年还推进13项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出台“全域创新66条”,加上当前临平平均2.5-3万元每平方米的房价,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服务配套,如临平新城“打造产城人高度融合的未来城市样板”的城市实践,为进一步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环境创造条件。

全方位接轨大上海探索新路

?新设区的临平虽然在区位、制造业基础和要素资源供给上有较大优势,但新的发展形势有新发展要求,迫切需要临平主动求变,主动顺应城市发展新逻辑,强化和发挥临平在杭州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作用,以城市软硬环境建设为抓手,以吸引高素质人才集聚为重点,以培育和集聚新兴产业为导向,充分释放价值洼地潜力,在全方位接轨中心城市中探索城市发展新路。

?坚持一体化活城,打造沪杭深度合作示范区。超大城市上海,历来是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在新一轮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过程中,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崛起。临平要充分发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杭州东北门户的区位优势,深度接轨中心城市大上海,如同湖泊连通江河,可为临平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可以加大共建G60科创走廊力度,更好地联动上海松江;加快建立科技、经贸、服务、人才合作的沪杭创新合作区;创新财税共享的制度安排,推进“上??蒲幸绯?/span>+临平智造落地”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积极为上海的科学技术转化提供平台;努力推动与上海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医疗服务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互利合作,显著提升临平公共服务品质。

?坚持人才立城,打造青年友好的智力集聚高地。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加速转变,人才竞争成为城市竞争的直观表达,临平可以充分发挥房价、生活环境优越的价值洼地优势,打响“有梦来临、天成地平”人才工作品牌,打造临沪人才集聚高地??梢跃劢构壹毒眉际蹩⑶⒘倨叫鲁呛痛笤撕涌拼闯侨蟛灯教?,加快建设科技人才园、产业人才园、专家人才园等载体;充分对接上海和杭州两地高校人才资源,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柔性集聚国内外高端智力;加大财力物力支持,面向全球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青年人才,加大应届大学毕业生落户就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放宽对人才的认定和管理,简化人才审批流程,完善人才招引配套的住房、医疗、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政策,并在住房补贴方面放松落户限制。

?坚持产业荣城,打造制造业与数字经济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高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临平可以充分释放制造业的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培育和集聚新兴产业,高质量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时尚产业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突出工业互联网产业特色,识别并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大运河科创城为主平台,高标准、全方位对接上海及周边高端产业和科创载体,承接产业和创新外溢。以临平新城为载体,以艺尚小镇、工业互联网小镇、算力小镇等平台为依托,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进一步盘整土地资源,满足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项目的产业用地需求。

?坚持品质美城,打造长三角宜居宜业的标杆城区。全力提升“城兴人”新路径中的城市品质,高质量推进城市软硬环境建设,提升职住平衡水平,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宜居宜业环境??梢约涌炷被陡咛褪杏颍ń迹┝谐?,进一步缩短与上海、杭州的时间距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5G基站等“硬基建”布局和人工智能中枢等“软基建”协同建设,特别是加快建设阿里巴巴临平新城项目,释放旗舰项目示范效应。深化“证照分离”“数字证照”,实现办理事项“分钟制”以及审批事项“小时制”常态化运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黾尤瞬殴⒐└平灿胁ūU献》拷ㄉ枇Χ?,维持居住成本优势??苫胫逃鸵搅苹?,特别是高品质幼儿园和养老机构,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品质。加快建设一批集文体教育、医疗养老、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方便市民生活。


来源:文汇报?2022615

作者:邓智团,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