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人类居住的基础条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区域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协同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共同富裕是流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把握内在逻辑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并高度重视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2017年,“高质量发展”在党的十九大被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正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发展是我国从速度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保障。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首次明确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成为当前第一要务。要科学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内在逻辑,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协同发展为抓手,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共同富裕。
处理三大关系
一是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以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不符合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键在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二是流域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做大蛋糕”,并且更深层次要“分好蛋糕”。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关键。如果没有以经济建设为核心推力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将难以为继。
三是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共同富裕间的关系。高质量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上的共同富裕,而且是物质、精神等全方面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维度的和谐统一。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高质量发展的“破题”关键。生态环境是人们拥有最为公平且普惠的民生福祉。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关乎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是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三者辩证统一关系的深邃思考。
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体系的建立与突破。推进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共同富裕,对于全局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解决流域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的问题,要建立流域资源利用和管理体系,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流域管理体制机制,并制定共同富裕目标下流域保护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发展。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需要从系统性战略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之道,做到统筹兼顾、全域规划、多策并举。
二是绿色经济体系的构建与突破。我国流域整体发展不均衡,内生动力不足,区域间联系紧密程度不够等问题依旧突出。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下,推动流域地区以绿色经济为发展动力,要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去,不局限于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的高附加值。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要导向,构建流域全域现代生态经济体系,打造流域生态经济带。建立经济、社会、自然三方面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融合流域全空间、全领域、全产业、全过程及全要素,以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生态资源的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的生态化创生为目标。推进生态友好型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林业等产业。以“绿色转型”为导向,实现“绿色转化”,发展出成规模的流域经济带生态经济体系。
三是共同富裕体系构建与“生态富裕”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指明了共同富裕的生态发展方向与路径。实现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经济涵义表征形式。通过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转化模式,将生态要素纳入共同富裕的分配体系,才能更加切实地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共同富裕协同发展。要加大生态产品的财富流转,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升值,扩大生态要素财富分配受益规模。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在土地使用权的经营、转让中获取应得收益。推进生态产权交易机制,实施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的交易制度,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年02月10日
(生态环境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