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推动沿黄流域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即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当前,黄河生态问题仍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特征,面临点面复合、多源共存、多型叠加的严峻局面,传统的生态治理技术很难满足当下需求。与长江经济带省市相比,沿黄各省区在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沿黄各省区应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重大问题研究力度,聚焦水安全、生态环保、植被恢复、水沙调控等领域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应当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培养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建设创新平台和科普基地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构建具有沿黄特色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根据各地区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区域分工协作,实现协调发展。各省区应紧密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确定发展战略,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上中下游各地区合理分工。黄河上游、中游不仅有以汾渭平原、河套平原为主要载体的粮食主产区,还有以大同、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且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牧业潜力巨大。下游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且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应在注重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沿黄各省区在合理分工的同时应加强合作,如上游毗邻地区应协同推进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修复,中游毗邻地区应统筹能源化工发展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和水污染共治。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山东要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山东作为我国制造业大省,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结构完备,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应发挥好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区域协作,推动沿黄流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流域上游的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连山,中游的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三角洲等,都极易发生退化,恢复难度极大且过程缓慢。必须通过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加强中游水土保持、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来改善流域生态面貌,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47亿立方米,不到长江的7%。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2020年沿黄各省区万元GDP用水量平均值大大高于全国均值。沿黄各省区应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沿黄各省区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这种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不仅会引起水资源利用问题,而且极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沿黄各省区必须加快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清洁生产,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开放发展。沿黄各省区由于地理位置、发展禀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联动基础薄弱,没有形成以黄河为轴互相牵引的流域产业链,内外联动也相对不足。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加强黄河综合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黄河流域开放新格局,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黄河上游、中游省区应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和经济历史文化等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同时重点发展绿色导向、创新导向的新兴产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山东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区域,可以依托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共享发展。黄河流域尤其是上中游是我国老少边穷地区比较集中的区域,低收入人口较多。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沿黄流域由于脱贫人口基数大,将面临较大的返贫风险。沿黄各省区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同时,以上中游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生态脆弱地区等为重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沿黄各省区应积极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作者简介:胡金焱,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2021-11-17
(生态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