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攀升、投资受限、需求萎缩、创新困难……当前,我国的小微企业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困难,许多行业的小微企业被挡在“三重门”之外:一个是“铁门”,垄断企业把持,万夫莫开;一个是“玻璃门”,好的政策看得见、却进不去;还有一个是“弹簧门”,有了准入机制,小企业进去后又被弹了出来。
如何破解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一场大考”——小微企业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甚至是一个政治问题。答好小微企业发展这张考卷,需要做好“加减法”。
首先是减融资成本。中小企业以“短、小、频、急”为主要特点的融资需求,个别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也因其利率远高于银行基准利率,以及担保费用过高等原因,而处于“舍不得、用不起”的两难之中。银行觉得贷款的交易成本过高,贷给大企业1亿元需签合同付出的成本,与贷给小企业几十万元的人力成本支出差不多,因此需要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在美国,社区银行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而设立的。占全美银行资产大约12%的社区银行,是给小企业提供100万美元以下贷款的主力银行,在银行业垄断程度远高于美国的欧洲,也活跃着大量类似美国的社区银行。
其次是减束缚,打破垄断。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
据了解,为了限大扶小,韩国要求大型超市缩短营业时间,并每月停业12天。同时,韩国划定中小企业固有行业,如果大公司进入这些经营领域,就会被指责为不道德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韩国中小型零售企业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这些做法也许不适合中国国情,但是韩国积极培育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决心值得借鉴。
更为重要的是,要减税负。相对于其他鼓励支持政策,减税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意义更为直接,减税会直接带来企业成本下降,增强企业的活力和企业主的经营动力。
调研中发现,一件报价75元的衣服,其面料和辅料成本50元,加工费25元,缴纳国税3.63元、地方教育附加费0.44元、水利基金0.02元、社保费2.77元,总税费为6.86元,综合税费率达27.44%。
有些地区的中小纺织企业除了缴纳“五险一金”外,还需缴纳城市建设维护费附加、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等11大项。据粗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有十几个,收费项目达69个大类。
当然,小微企业要发展,不能只靠政策减负、减压与输血,关键还得要自己造血。
如何造血,需要做好“加法”。
首先,应增加创新的法码,适时转型升级。温州打火机产业辉煌时,曾利用成本优势打败日韩企业,4000多家打火机小微工厂抢占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但现在,由于成本上升过快,持续开工的企业仅为几十家。
其次,增加企业的诚信意识,树立“诚信为本”、“诚信为基”的理念,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保证产品质量。
再次,是增加管理,现在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市场变化大,抗风险能力低导致的银行贷款风险高等客观因素外,小微企业财务不透明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企业有三本账,领导来一本账、银行来一本账、自己一本账。小企业要加强自己的财务管理,提高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
此外,小微企业还应增加“朋友”,中国的小企业应该学习日本经验,是同上下游联合组成一个供应产业链,做到上下游之间互相支持。
我们注意到,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要给小微企业减税的目标,包括: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年底,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等,这些都给中小微型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利好。
将好政策落实好,做好“加减法”,小微企业一定能走出寒冬,走在春天里。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12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