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虚拟经济不能“走”偏锋
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发展,会助推资产泡沫形成,加速实体产业空心化
炒风渐盛,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值得警惕的现象。随着楼市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不仅很多个人投资者参与炒房,企业也开始将资金从主业抽出,投入到房地产,捂地捂楼,坐等涨价。不仅如此,还有资金投入了各种商品的炒作当中,一度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都是虚拟经济开始膨胀的征兆。而陆续出现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案例,也有不少与脱实向虚、涉足投机领域有关。
伴随着社会资本炒作热情的高涨,各类交易所也“遍地开花”。据统计,散落于全国各地的交易所一度超过300家,交易品种更是超过数百种,不仅包括稀贵金属、艺术品、金融资产、股权、碳排放权,还包括农副产品、医药产品,更有甚者,将国画、大蒜、药品、人参果、红辣椒、丝绸等变成了交易所的交易标的。这其中,尤受关注的就是文化艺术品的交易,有些交易所对艺术品实行的份额化交易,俗称“艺术品股票”,一上市便遭遇价格的大起大落。
一面是各类资金无处可投、四处出击,另一面则是小型微型企业长期以来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中央处理器(CPU)研制的企业,公司董事长刘强回忆起创业过程中的融资经历时,感受尤其深刻。他告诉记者,当初成立的北京君正只有几百万元资金,这还是他们几个创业者四处筹集到的极限。集成电路设计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区区几百万资金就想做,这在大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君正的前景并不被看好,想要获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更是难上加难。在最初融资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对方一听君正要做的是国产CPU,立刻就打消了继续谈下去的念头。
此外,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高利润,是否会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压”,也引起人们的关注。数据显示,2011年银行业的净利润超过1万亿元,在制造业等发展步伐放缓的情况下,银行利润继续高歌猛进。银行处于整个经济链条的中间环节,其收入构成实体经济、实体企业的成本。如果社会整体融资成本过高,不可避免会侵蚀其他产业的发展基础。
虚拟经济是把“双刃剑”。以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基础,适度的虚拟经济就能在资金融通、信息传递、市场定价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从而有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就有可能变成泡沫经济。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发展,会助推资产泡沫形成,引发资源错配,造成经济体系相对价格关系混乱,进而加速实体产业空心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要防止金融业由于创新过度而剑走偏锋、脱离实体经济自弹自唱。这是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的教训,也是我国今后在进行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时应该注意的方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2008年下半年开始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深刻反思。危机的发生并非由实体经济所引发,而是由于金融业的过度杠杆化、过度衍生、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崩塌之后拖累了实体经济。而一些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北欧国家等,不仅经济总体平稳,银行体系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在危机中独善其身。
2虚拟经济需要“实”发展
尤其是农村金融、小微企业、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领域,更需要金融支持
百业兴,方能金融兴。只有紧贴实体经济,金融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是农村金融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等薄弱环节,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等重点领域,更需要金融提供优质服务。
刘强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打拼,北京君正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然而,资金依然是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处于弱势地位,无论从公司规模还是资金实力上,国内的公司还太弱小。同时,近年来产业竞争格局出现巨大变化,产品性能的竞争也越来越成为工艺的竞争。而先进的工艺,动辄上百万美元。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可能很快就会落后。2011年在国内创业板的上市,为君正的进一步发展注入强劲驱动力。上市后,君正加大了研发投入,在先进工艺的采用上,也在逐渐缩短与国内外公司的差距,同时在规模扩大、人员招聘、规范化运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明显进展。
创业板的设立,是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举措。虽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创业板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它对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最近两年,创业投资行业蓬勃发展,创业投资资金爆发式增长,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股权资本,支持了创新型企业、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社会资本快速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创业投资兴起以前,是企业跑银行、跑政府部门寻求支持,现在是创投资金在全国各个角落寻找投资项目。而且,在共同利益驱动下,银行、创投机构、保荐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共同建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联盟,还有一些银行推出融合了信贷服务和股权投资服务的业务。以资本市场为纽带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虽然对虚拟经济范畴的界定,还存在不同观点,但虚拟经济应当实现“实”发展,却没有疑义。鲁政委认为,在一般意义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概念相对应。虚不虚,要视市场的具体状况而定:如果股市脱离企业基本面和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而暴涨暴跌,没有能够体现“晴雨表”的功能,就是过度膨胀。相反,如果股市起到了便利企业融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鼓励创新的作用,就是在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
作为目前社会融资的主渠道,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也应有更大作为。近几年,相对于实体经济旺盛的融资需求,信贷资源一直紧张。专家建议,在信贷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银行业的信贷投向应该突出主题,围绕国家战略规划,对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给予重点支持;抓住实体经济融资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在银企关系中,银行也应着眼长远,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缓解企业贷款成本过高的状况,在促进企业发展中为自身创造长远发展空间。
3虚拟经济应当“稳”创新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金融制度、模式和产品的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专家认为,对于虚拟经济,也需要具体分析。在防止以钱炒钱、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等问题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在很多方面滞后,深度和广度都比较有限。尤其与实体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基础性产品,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金融制度、模式和产品的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近期受到热议的高收益债券,就有望为中小企业开辟一条新融资渠道。高收益债券通常由信用等级较低或盈利记录较差的公司发行,利息比较高,但投资风险也高于投资其他债券。对于那些中小企业而言,高收益债券门槛低,限制条件少,是更符合其特点的融资工具。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高收益债券能够填补国内债券空白,中小企业多了一个融资手段,券商和评级机构多了一个创新品种,还将间接挤压民间借贷的市场份额。
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形成的净储蓄绝对额也名列前茅,但是国内不少产业和地区资金短缺。缺少足够的对接机制,是造成这份“尴尬”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才能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领域。例如,发展股本融资和产业基金可以强化对经济主体的约束机制,为机构和富裕居民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债券融资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是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在我国发展却还非常滞后。
商品期货近年来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创新不足、金融工具少、定价能力弱、在国际价格体系中缺乏话语权等问题,尤其是我国作为消费大国的原油等,依然没有相应的期货品种。合理利用期货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增强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选择。
在银行如何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郭田勇认为,有两点很关键,一方面,应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银行的相对垄断局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开放市场。另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二者应该是并行的关系。假如利率没有市场化,只是把金融机构、银行的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高利率会吸引大量社会资金进入,这也会出问题。如果仅仅是利率市场化了,但金融准入门槛没有降,则可能因为整个行业的相对垄断状态,贷款利率不降反升。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2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