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
新闻事件: 2019年3月,农业农村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从2019年起,青海省将采取先试点后扩面、先集体后分散、先政府主导后交给市场的方式,利用5年时间稳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打造全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
我省先后制定了《青海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总体思路》《2019年青海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19年品牌强农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一整套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政策体系。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工作方案(2019-2023年)》。围绕六大任务,按照共建合作协议和工作方案,部省双方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点评: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设计,是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多赢”之举,是统筹中央和地方资源优势,整省域打造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将极大地改良土壤、改善水环境、净化空气,产生广泛的溢出效应,实现山水林田湖草资源永续利用,牵引带动我省“三农”工作走向高质量发展。
返乡人员创业创新
新闻事件:为优化全省创业创新环境,突破创业创新瓶颈制约,充分释放农村创业创新潜能,2019年年初,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加快推进返乡人员创业创新的实施方案》,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牧区创业创新。《方案》每年支持2个以上农业创业创新园区(基地),100个以上具有发展前景良好创业创新项目的经营主体。力争到2022年,创建高质量的创业创新园区(基地)10个,创建各类创业创新农牧业经营主体500个,培训创业人员300人/次。培育一批创业创新带头人、树立一批创业创新典型、构建一批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发展新格局,为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提供有力支撑。
点评: 返乡人员创业创新的过程,让更多的职业人才聚集农村,激发农村土地要素的活力,带动技术、资本下乡,将迎来返乡人员创业的良机,推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崛起。
渔业养殖绿色有机发展
新闻事件:2019年7月,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加快渔业养殖绿色有机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从渔业养殖空间布局、养殖方式转变、尾水及废弃物治理等10个方面推进养殖渔业向绿色有机发展。
《方案》提出,到2022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达到14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点达到50个以上,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到65%以上,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基本实现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点评:绿色发展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做大做强青海冷水鱼特色优势品牌,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法律法规。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与生态养护,在保障产品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与效益。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新闻事件:2019年2月,我省牦牛、藏羊、冷水鱼、青稞、枸杞在内的16种特色农产品被确定为青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基本代表了我省特色农牧业资源、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农耕文化。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培育了地理标志农产品6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6个,其中柴达木枸杞、乐都大樱桃等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目前评估价值超百亿元。
点评:青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布,是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实现绿色兴农、质量强农的一项具体举措,更是我省农产品品牌创建史上的一件大事。区域公用品牌的确立,有助于提升特色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推动我省特色农产品走出省门、国门,实现优质优价。
可以圈养的“阿什旦牦牛”
新闻事件:2019年5月24日,中国农科院公布其两年来“有代表性的”10项重大科技进展,其中,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阎萍研究团队联合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培育出的第一个适于舍饲化的牦牛新品种——阿什旦牦牛位列其中,填补了青藏高原草原牧区牦牛以无角舍饲化为主体品种的空白。这是继“大通牦牛”之后,研究团队历经20余年培育的牦牛新品种,解决了牦牛养殖长期依赖天然草地分散放牧,生产方式单一,产业整体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问题。
点评:作为牦牛“故乡”的青海高原,生态脆弱,开发和保护、建设和生存的两难问题始终存在,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牧业生态体系。依靠科技和创新,突破了青藏高原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粗放型向经营型转变的瓶颈,意义极其重大。
牦牛藏羊原产地追溯体系
新闻事件:2019年6月,涉及青海省481万头牦牛、1220万只藏羊、240万头能繁母牛、701万只能繁母羊的原产地可追溯工程正式启动,旨在打造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生产消费互信互认的产销对接模式。为推进《青海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落地实施。2019年,我省在6个州10个县,对210万头只商品牦牛藏羊开展原产地追溯试点建设工作。
点评:建立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补齐质量安全追溯的短板,不仅有助于倒逼生产、加工等环节提高产品品质,也有助于加快绿色有机“青字号”特色畜产品品牌的打造,助推牦牛、藏羊特色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青稞产业布局
新闻事件:青稞是我省特色作物,占全省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我省育成的一大批优良青稞品种在藏区广泛推广种植。2019年8月,以“示范省建设,打造青稞品牌,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青海省青稞产业联盟成立。将在青稞良(原)种选育、产品结构优化、商业模式升级、发展格局拓展等方面调整思路,在加强联盟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协作,健全完善全产业链、建立青稞产业链循环机制上实现突破。
点评:青海青稞产业发展,不仅关乎地区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振兴特色产业。青海青稞产业联盟的成立,将加快我省优质特色青稞产业发展,促进种植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青稞生产的服务水平。
万亩饲草料基地有机认证
新闻事件:2019年9月,泽库县万亩饲草料种植基地,初步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泽库县有机饲草料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5727公顷左右,有机认证的产品包括有机青稞颗粒、青稞秸秆、有机燕麦颗粒、燕麦秸秆、青贮燕麦饲料、有机油菜籽颗粒、粉碎油菜籽秸秆草、有机青贮玉米草。同时,泽库县“泽库油菜籽”、“泽库黑青稞”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认证面积8667公顷左右。
点评:我省具备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优势。绿色有机认证,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规范运作,确保了绿色农畜产品质量,是发展高质量绿色农牧业的助推器,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及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起到了很强的带动作用。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新闻事件: 2019年我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通过固体粪便集中加工利用、粪污全量收集集中处理、水肥一体化利用、粪便垫料回用四种模式,探索建立“养殖-有机肥生产-种植-养殖”良性循环链,同时开展不同畜禽、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示范和典型培育。
2019年10月,青海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建立了沟通政府、技术推广部门、养殖户、种植户、企业界和市场的联接渠道,标志着青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点评:在推动青海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成立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突显了当前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利用进程中,有效防止养殖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大意义。
“青杂”系列油菜
带动全国农民增收
新闻事件:油菜产业是青海农牧业十大特色产业之一,由我省培育的“青杂”系列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每年在全国春油菜区年推广面积达26.67万公顷左右,占春油菜区杂交油菜种植面积的85%以上。目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33.33多万公顷,使各地农民依托“青杂”系列油菜品种,共增收80亿元以上。目前,“青杂”系列杂交油菜已在蒙古、俄罗斯等国种植,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油菜品牌。为实现油菜生产“安全、绿色、健康、多元”的目标,2019年12月,“青海省油菜产业联盟成立”成立。
点评: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日趋合理,油菜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增产增收潜力。青海油菜产业联盟成立,对提升青海油菜产业竞争力,打响“生态青海、绿色农业”品牌,推进青海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青海日报》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