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江之源出发,走过柴达木盆地最深处,穿越戈壁,翻越草原,继续一路向西,不论祁连白雪,或是秦岭险峰,一座座铁塔,一条条电线,架起在云间穿梭的“绿电丝路”,也正是这条长约1562.872公里的“丝路”将青海“绿电”送往豫中平原,将青海的“绿色福利”与外界共享。
继2017年“绿电7日”,2018年“绿电9日”后,青海2019年继续实施“绿电15日”创新实践。这期间所有用电均来自水、太阳能以及风力发电产生的绿色能源,实现全省连续15天360小时用电零排放。一次次创新,一个个突破,刷新的不仅仅是世界纪录,更是体现出青海人民在新能源领域继续跨越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青海按照国家部署,发挥区域特色,新能源产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产能不断扩大,实现了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能源全产业链链条也逐渐变强。青海“新能源”的金字招牌,名声越来越响亮。
青海新能源发展被世人赞说“绿意盎然”,“绿意”究竟何在?
从共和出发,沿着214国道一路向南,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塔拉滩到了。这片曾以荒漠化引得世人瞩目的土地,今天因为新能源发展而充满了生机。
冬季的正午阳光较为刺眼,共和县光伏产业园区一排排蔚蓝的光伏板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远处眺望,正是一片蓝色的海洋。
若是夏季到来景色大有不同,与“蓝色海洋”相对应的是绿色的草甸以及悠闲自得吃草的羊群。由于光伏板全部采用离地4.5米的高支架,支架下不仅有草场还种植了辣椒、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以及药材和牧草。
在光伏电站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回忆这里的变化:“原来这里风沙大,雨水少,草场也都是半沙漠化的,自从建起了光伏电站,减缓了风速,雨多了风沙小了,气候湿润了,形成了局部的小气候。现在狐狸、狼、兔子、野鸡也随处可见。”
太阳能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让不毛之地绿意盎然,然而除了生态环境的改变,新能源的节能降耗才是最大功臣。
据电力专家介绍,在塔拉滩,坐落着世界最大规模、装机容量85万千瓦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该电站自2014年投产以来,已累计发电70亿千瓦时,对应到火力发电,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00万吨。
除了光伏,青海全省水电资源蕴藏量达2187万千瓦;70米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200瓦/平方米的风资源技术开发量超过7000万千瓦;盐湖资源总储量达3300多亿吨;已发现水温在25℃以上的地下热水点有63处,其中柴达木盆地地热资源总储热量达14.82×1017千焦;页岩气分布面积占到全省土地面积的2/3;可燃冰资源远景储量350亿吨油当量以上。
如果将青海全境的绿色能源全部按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绿意”变得尤为实在。
清洁能源发展必将对消纳带来巨大挑战,青海是如何做到的?
11月,青海进入寒冬季节,尽管日照时间相比夏天缩短了,但这并不影响“高原蓝”的出现。天地相映,广阔的荒漠戈壁上,阳光反射在蓝色的光伏板上,瞬间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流,输送万户千家。
据国网青海电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青海电网总装机容量为3138万千瓦,其中,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火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191、1122、431、392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容量2745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的87.5%。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水电,占据第一大电源的位置。
虽然,每年新能源发电量逐步加大,但其消纳确实是巨大的挑战。为此,我省通过电网建设、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三驾马车”齐驱并行,支撑青海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水平全国领先。
2018年11月7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这是一条新的通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工程对促进西北地区清洁能源发展,优化东中部地区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雾霾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建成后将推动青海打造多种清洁能源互补开发、综合利用的清洁能源示范区,带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促进青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自2010年以来,建成柴达木—海西—日月山750千伏串补工程,柴达木换流站加装2台300兆乏调相机工程、建设海西-塔拉750千伏双回线路工程等一批省内输电通道,大幅提升清洁能源送出能力。同时,建成香加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格勒、格尔木南、新鲁多能等330千伏新能源配套电网及汇集送出工程,满足全省清洁能源汇集送出需求,为实施全清洁能源供电奠定了基础。
为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早在2010年开始,国网青海电力率先在国内应用大规模光伏功率预测技术,完成光伏功率预测系统研发及部署,2019年加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目前短期、超短期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87%和95%。经过多年的发展,一系列科技创新技术,为清洁能源消纳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4月21日至30日,我省基于区块链技术,采取市场合约方式,组织1家储电方储能企业、2家售电方新能源企业开展共享储能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试点。这既是全国首例储能电站和新能源企业间开展的市场化交易,也是储能技术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的首次规模化应用。
国网青海电力发展部主任王星楠说:“这次尝试对有效提升系统调峰能力、缓解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解决新能源弃电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依托大电网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青海清洁能源实现了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2019年10月,青海电力交易中心通过市场化方式组织“绿电”入京,助力首都低碳绿色发展。期间,组织青海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开展“青电入京”市场化交易,实现青海清洁能源首次入京,同时也助力北京大兴机场100%绿电供应。同时,通过国网公司“智慧车联网+绿电交易、扶贫公益”活动,组织青海省7家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参加外送北京交易,交易电量0.25亿千瓦时。为国网青海电力消纳新能源开辟了新路径。
据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底,青海累计外送清洁能源电量超过406.26亿千瓦时,其中,2019年1月—10月外送清洁能源电量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
青海是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青海怎样打造产业集群?
今天的青海,随处可见如“向阳花”般的光伏面板,这些光伏面板为民众生活,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同时也正是这些光伏面板为我省光伏全产业链卡上了最后一个“卡扣”。
据省工信厅负责人介绍:“从晶体到切片再到电池组装、相关配件,青海从原来没有相关企业到现在,已经是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光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逆变器、超白压延光伏太阳能玻璃、光伏支架、晶硅电池边框等大小产品门类样样齐全。”
青海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把握机遇,在清洁能源快速成长的同时依靠制造业坚实的发展基础,打通光伏全产业链,使青海真正成为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据省工信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10月末,光伏制造业中多晶硅产能2.25万吨、单晶硅7000吨、切片1.2亿片、光伏组件900兆瓦、逆变器500兆瓦、光伏组件铝边框450万套、光伏支架1.5万吨;锂电产业中全省已建成碳酸锂产能9万吨,在建7.1万吨;正极材料建成2.3万吨,在建4.8万吨;负极材料建成产能2万吨,在建2.5万吨;锂电池建成产能9.5吉瓦时,在建13.5吉瓦时;建成电子铝箔1400万平方米、电子铜箔2.5万吨。4万吨锂电池用铜箔、5亿平米锂电池隔膜材料、6000吨高端六氟磷酸锂项目正在建设;风电装备产业,青海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00兆瓦风力发电叶片及主机生产线部分建成投产,为风电产业提供配套。
此外,从IBC电池到氯化锂、金属锂,再到石墨烯锂电池……从填补青海空白,到世界先进水平,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不仅是“跨越”而是“飞速”。
2020年,青海将继续构建全新的清洁能源产业支柱,形成完整的光伏、光热、储能产业链条,打造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国家重要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芈峤 常秉玉? 发布时间:2020-01-03